来源:第一教育 2024年10月16日
标题:AI挑战教师,怎么办?这所大学在“生日会”上,提问中外大学校长……
记者:白羽 周紫昕
上海超过50%的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特级校长和正高级教师来自这所大学……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新建的第一所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上海师范大学今天70岁啦!
10月16日,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了庆祝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外大学校长学术交流会、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
中外大学校长们以“AI时代的教师教育:挑战与创新”为主题,畅聊思考。
联盟成立
建校70年来,上海师范大学为上海基础教育战线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从首届800名新生,到如今每年有8000多名新生走进上海师大,学校培养了30余万各行各业人才,走出了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时代楷模等一大批优秀校友。
据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介绍,从只有8个两年制专修科的高等师范院校,到拥有15个博士学位点、59个硕士学位点、76个招生专业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上海师大构建了包含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戏剧与影视学、数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高水平优势学科体系;形成了以优势学科领航推进多学科协同发展支撑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的学科布局;建立了以教育学为牵引,覆盖基础教育各类学科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
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STEM教育区域协同创新实验联盟成立。
上海师大将与上海、深圳、重庆、海南、香港等地的高校以及中小学合作,联合开展STEM教育区域协同创新实验,共同打造高效、开放且充满活力的STEM教育生态。
同时,上海师大将结合承担的对口支援帮扶地区新疆、西藏、贵州、云南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重点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建共享。
提高教师“AI胜任力”
AI时代,教师教育何去何从?在中外大学校长学术交流会上,中外校长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AI只是聪明,但并不智慧。人工智能是最好的超越工具,每个学生都需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钱旭红表示,高等教育要走超限制造、超限思维和超限教育的新路径,让高校变身重思维、超学科、智能化的“数智人大学”。
在钱旭红看来,AI时代,高等教育亟需回应: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科技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需要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辅助者,而学生则需要具备与AI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
袁雯认为,人工智能始终是辅助教师的工具,教师不只教知识,AI始终无法向学生传递价值观、无法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关注‘知识传递’之外的‘知识生产’能力,关注‘讲授’之外的‘探究’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袁雯表示,教师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需要主动求变。
在袁雯看来,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具有“AI胜任力”的老师,师范生教育该从这四个方向走:
首先是建立高品质的AI通识课程,要让师范生低门槛快速掌握AI工具,体验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并将其融入学习与未来教学中;
其次是建立高阶的AI赋能学科课程。师范生需掌握更深入的学科知识和原理,才能“会教”,高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三是建立需求导向的教师教育AI课程。该课程可以分为师德、育人、教学和发展四类,通过智能化平台进一步拉近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距离,让学生提高“学有所用”的获得感;
第四是建立场景导向的师范生智能实训平台。上海师大推出MetaClass系统,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智能体,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虚拟教学环境,让他们在模拟真实的教学场景中提升教学能力。
在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方永豪看来,未来教师的主要职能将变化为:人类尊严与价值的捍卫者、机器教学的监督者与纠错者、学生心理问题诊断者、师生感情的传递者还有“人机协同”教学模式的协调者。
AI确实在教育层面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范式,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率,促进了教育公平与包容。但与此同时,也给人类思维的自主性、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和教学数字化治理等多个层面带来风险。基于这种现状,香港教育大学制定了由计算思维与编程教育、智能教室助力教师教育和利用AI内容生成工具驱动教育三方面构成的释放科技教育力量的发展战略。
重视批判性思维
AI对教育的影响深远且不可避免,无论好坏,都需正视其带来的变革。
美国索菲亚大学校长卡罗尔·汉弗莱斯在交流中表示,面对AI的兴起,尽管起初许多教育机构感到恐慌并担心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剽窃问题,但学生们已经普遍接受并利用AI作为学习工具。但当前仅有少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AI,大多数仍对学术诚信有所顾虑。索菲亚大学正积极采取措施,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专业发展课程以及将AI融入部分课程,以确保学生能够负责任地使用这项技术,并培养他们在AI时代所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学校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AI的同时保持道德意识。
“AI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能够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定制化教学,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光明教授认为,AI必须与教育深度融合,包括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当前,许多教师尚未准备好接受这一变化,但学生们已经开始利用AI辅助学习。对于教师而言,AI带来了知识权威的挑战,因为学生不再仅依赖课堂获取信息。此外,现有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转变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西南大学正在探索将AI融入教师教育中,例如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构建智能辅导系统等。同时,学校也注重提升师范生的数字素养,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拥抱AI技术。
保护学习动机
在利用AI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规避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挑战在于如何利用AI促进人类能力的提升,并在工作与学习中建立有效的人机协作模式。”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副校长弗朗索瓦丝·佩拉德强调,必须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让学生完全依赖AI来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确保他们不会将学习责任全盘托付给AI。同时,还必须警惕知识标准化带来的风险,鼓励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批判性思维、地区特色表达以及创造力的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从而构建以技术赋能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新范式。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袁林旺认为,特别需要培养教师在伦理、人机协同等方面的意识。除了通用AI知识外,还需加强与各学科相关的AI应用能力,如实验科学中的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数字分析工具以及艺术类课程中的AI辅助创作等。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fVsBKHPmPYQKzJgGZbcxw